陳學同憑藉舞蹈理想,將藝術之光帶入華埠。(美國《星島日報》)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一頭灰白夾雜的中長髮,帶著一副黑色細框眼鏡,談起舞蹈理想來,兩眼總會迸發異樣的神采——這就是紐約華埠唯一的現代舞蹈表演單位陳學同舞蹈中心的藝術總監陳學同。作為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現代舞、芭蕾舞、編舞、鋼琴等學習機會的非牟利機構,陳學同舞蹈中心在近年內屢次斬獲“州長藝術獎”、“蓓茜演出獎”等多項大獎,而陳學同總結舞蹈中心的成功原因只有兩個字——理想。
  由於為傳播美國亞裔文化傳統做出突出貢獻,陳學同舞蹈中心今年初成為華埠商業改進區唯一授予獎項的文化機構。在陳學同眼中,這些殊榮只是自己追逐藝術理想的附屬品,他說,“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我享受這份工作。”他更坦言,“我寧願說是理想,而不是夢想,理想更為腳踏實地。”
  生於上海長於臺灣的陳學同可謂是“誤打誤撞”與舞蹈結了緣。在他17歲那年,因受到一名女同學徵尋男舞伴的邀請,完全沒有舞蹈基礎的他開始接觸舞蹈這門藝術。他說,“我當時就對舞蹈產生興趣,覺得一個人能在特定的空間里控制自己的身體,這很有意思。”
  從那以後,舞蹈的種子悄悄在陳學同心裡發了芽。上大學後,他本順應父母的要求在大一選讀了建築系,計劃成為一名工程師。而一年後,他愈發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召喚,繼而轉讀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1970年陳學同前往美國頂尖的茱莉亞藝術學院繼續深造,1978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陳學同舞蹈中心,1980年中心遷入華埠,8年後又再建立自己的劇坊。
  談起這一切,陳學同由衷地感概,“如果沒有舞蹈,我將一無所有。”他說,無論每個人選擇何種職業,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才會有堅持下去並不斷進取的動力。對他來說,舞蹈不僅僅是自己喜歡的一門藝術,更是提升華埠民眾審美水平與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他說,在1980年代以前,極少有舞蹈團進駐當地各個小區,而在他遷至華埠並取得成功後,舞團進入小區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同時,為了培養那些對舞蹈有著真正興趣的學生,他還採用了學習、排練、上劇場表演的完整訓練流程,旨在將學生們培養成職業舞者。他說,“即使那些學生最後沒有成為舞蹈家,但舞蹈已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憑藉著對舞蹈的極大熱情,陳學同也不斷嘗試突破自己。從最初偏寫意的舞蹈到如今的新寫實舞風,陳學同坦言藝術家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來到華埠後,他陸續編排了反映車衣工人生活的《勿街》以及反映乘船逃至美國的難民生活的《希望之岸》,他說,“我希望我的舞蹈能反映社會現實,把我要對社會說的話表現在舞蹈中。”他還笑稱,自己會效仿美國著名編舞家Paul Taylor,“他如今84歲還未退休,我也會編舞直到我動不了的那一天為止。”(許可)  (原標題:美華人舞蹈家陳學同:用理想帶給華埠藝術之光(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vxnhuwes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